close

2008/06/19 08:34 

 

  嘿嘿!再來介紹第3位的日本自殺作家--三島由紀夫,回頭找找與我師父甜蜜的一段對話,她介紹的幾本短篇小說提到高中時期就開始閱讀的,"但會影響我的倒不是情境描寫.或內心世界場景鋪陳,而是簡單故事中寬廣的對照觀點,同樣的故事在我高中10幾歲.後來的20幾歲.到了現在的30都會有不同的意會,我很喜歡這種能夠把複雜繁瑣的人生變化,化成簡單雋永寓意深遠的本事,甚至說在很多難以決擇.顧慮層面太多的時候.這些對照觀點就會很自然的跳出來。"就像旅行一樣,每個年紀的所感受必定不同,觀照也必定全然不同。

 

  我一定要來介紹一下日本的切腹自殺(我並不贊成自殺,介紹只是為了要了解日本武士切腹的時代意義),因為與三島由紀夫的死法有關,由在古日本時代有2個時代的切腹精神意義代表,一個是戰國時代,有名的織田信長;一個是德川家康統一後的時代,切腹有2種方法一種是一字切,一種是十字切,由左到右,至中間再由上往下切,傳說右腹為靈魂所在,腹綁白布是為血染白布的純潔浪漫死法(天啊!其實只是為了預防腸脫出髒兮兮不美死樣),為了預防切腹的痛苦掙扎,通常會有幫人自殺的儀式,安排一位親信或是弟子把自己的頭砍下,是為名介錯。找了維基資料居然有三島由紀夫切腹那段描述,看來驚心動迫 "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一次切腹事件是文學家三島由紀夫。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交付了遺作《豐饒之海》的最後一部,隨後帶領4名盾會成員在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將師團長綁架為人質。三島在總監部陽臺向800多名自衛隊士官發表演說,呼籲「真的武士」隨他發動兵變,推翻否定日本擁有軍隊的憲法,使自衛隊成為真的軍隊以保衛天皇和日本的傳統,但是沒有人響應。三島隨後從陽臺退入室內,按照日本傳統儀式切腹自殺。三島由紀夫在額際繫上了寫著「七生報國」字樣的頭巾,用白色的布將預備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緊緊地裹住,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,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,腸子從傷口流出來。隨他同來的兩位盾會成員之一的森田必勝用名刀「關孫六」為三島進行介錯,但連砍數次都未能砍下他的頭顱,三島由紀夫難忍痛楚,試圖咬舌自盡,第四次介錯改由學習過居合道的盾會成員古賀浩靖執行,終於成功。" (註1)

   三島由紀夫(1925年1月14日-1970年11月25日),本名平岡公威,是日本小說家、劇作家、記者、電影製作人、電影演員與右翼政治狂熱份子。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戰後文學的大師之一,在日本文壇擁有高度聲譽。諸多作品中,以1956年出版的《金閣寺》最為人所熟知,這是部充滿悲劇性幻滅美學的作品。三島的作品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評價,甚至有人譽稱他為「日本的海明威」,曾三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,也是著作被翻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當代作家。

 

  三島由紀夫,有名的作品是金閣寺,發表於1956年。全書以日本京都的金閣寺為背景。金閣寺本名為鹿苑寺,因為其金碧煇煌的外觀,所以眾人稱為“金閣”,是鐮倉時代西園寺公經的別墅。1950年7月20日,一位大谷大學學生林承賢焚燬金閣寺,這個事件造成全日本的震憾。而此事件成為了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題材。

 

小說情節


  金閣寺一書中的主角溝口是一個有嚴重口吃、長相醜陋的小和尚,但又崇尚極致的美,導致內心扭曲與幻滅,沉溺在自我的幻想之中,將自己想像成歷史上的暴君,擁有絕對的權勢和鋼鐵般意志。他在小時候聽父親對金閣的描述就對它非常的嚮往,父親死前送他去金閣寺修行,對金閣寺的愛與恨與日俱增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日本戰敗,溝口陷入深深的不安與悲哀。最後終於無法承受金閣的美,為擺脫美的觀念的羈絆,縱火焚燒金閣寺。溝口焚燬金閣後逃離現場,掏出口袋裡的小刀和安眠藥,扔到谷底。他點燃一支香煙,邊抽邊想:“還是活下去吧!”

 

博客來好多島由紀夫文集。(註2

 

  很好奇三島由紀夫去過那些地方旅行耶,或許他並不像川端康成那樣有著旅行的經驗,畢竟他還是比較熱愛政治吧。金閣寺是個黃金閃閃的寺廟。到京都是必遊的勝地,那是足利義滿的奢華時代。當然跟黃金有關的還有金澤這個城市,充滿金箔的地方。下次再來談前田利家吧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peh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