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書之戀癡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2008/05/11 10:01

 

 

我終於花了2星期的時間看完阿信寫的旅遊書"浪漫的逃亡",很難想像歌手可以寫出那樣深度的旅遊書,實在看不出來阿信還有寫書的實力,歌手的他在書中表達了對人生與旅行有不同角度的看法。讓我一顆驛動的心又想隨著步伐踏上旅行去,像京都、奈良...還蠻多地方,想提一下跟音樂有關的"約翰藍儂紀念館",因為披頭四音樂深遠的影響到五月天的創作,企圖像披頭四一樣用歌聲改變世界,而約翰藍儂是其樂團的靈魂人物。這本書推薦給大家,相信你一定會喜歡到跑去旅行。五月天也有寫一首紀念藍儂的歌,就叫作"約翰藍儂"。有篇關於約翰藍儂關於愛與和平的文章寫的非常詳細,想要了解藍儂可以看看。

pepeh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/03/10 20:55 

明治初期的小說家樋口一葉(1872-1896)是新的五千日元 紙幣(2004年11月發行)上的人物。

 

幸福是~~可以閱讀  

pepeh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夏目漱石1000元

 

 

2008/06/22 21:43

pepeh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2008/06/19 08:34 

 

  嘿嘿!再來介紹第3位的日本自殺作家--三島由紀夫,回頭找找與我師父甜蜜的一段對話,她介紹的幾本短篇小說提到高中時期就開始閱讀的,"但會影響我的倒不是情境描寫.或內心世界場景鋪陳,而是簡單故事中寬廣的對照觀點,同樣的故事在我高中10幾歲.後來的20幾歲.到了現在的30都會有不同的意會,我很喜歡這種能夠把複雜繁瑣的人生變化,化成簡單雋永寓意深遠的本事,甚至說在很多難以決擇.顧慮層面太多的時候.這些對照觀點就會很自然的跳出來。"就像旅行一樣,每個年紀的所感受必定不同,觀照也必定全然不同。

 

  我一定要來介紹一下日本的切腹自殺(我並不贊成自殺,介紹只是為了要了解日本武士切腹的時代意義),因為與三島由紀夫的死法有關,由在古日本時代有2個時代的切腹精神意義代表,一個是戰國時代,有名的織田信長;一個是德川家康統一後的時代,切腹有2種方法一種是一字切,一種是十字切,由左到右,至中間再由上往下切,傳說右腹為靈魂所在,腹綁白布是為血染白布的純潔浪漫死法(天啊!其實只是為了預防腸脫出髒兮兮不美死樣),為了預防切腹的痛苦掙扎,通常會有幫人自殺的儀式,安排一位親信或是弟子把自己的頭砍下,是為名介錯。找了維基資料居然有三島由紀夫切腹那段描述,看來驚心動迫 "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一次切腹事件是文學家三島由紀夫。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交付了遺作《豐饒之海》的最後一部,隨後帶領4名盾會成員在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將師團長綁架為人質。三島在總監部陽臺向800多名自衛隊士官發表演說,呼籲「真的武士」隨他發動兵變,推翻否定日本擁有軍隊的憲法,使自衛隊成為真的軍隊以保衛天皇和日本的傳統,但是沒有人響應。三島隨後從陽臺退入室內,按照日本傳統儀式切腹自殺。三島由紀夫在額際繫上了寫著「七生報國」字樣的頭巾,用白色的布將預備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緊緊地裹住,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,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,腸子從傷口流出來。隨他同來的兩位盾會成員之一的森田必勝用名刀「關孫六」為三島進行介錯,但連砍數次都未能砍下他的頭顱,三島由紀夫難忍痛楚,試圖咬舌自盡,第四次介錯改由學習過居合道的盾會成員古賀浩靖執行,終於成功。" (註1)

pepeh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/06/17 07:14

  

     再來介紹一位吞藥自殺的日本文學作家,當然文章不會是我寫的,只是想介紹一些日本文人社會的作家罷了。我本身蠻喜歡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,雖然羅生門看來還是一樣霧殺殺。

 

  承傳文化,不單要進入民族的心靈,也要反省和回應身處的時代。而且,往往在多接觸別國文化之後,對自身的文化有更深的反思,這也許是日本多位文學作家的心路歷程。

pepeh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/06/16 20:50 

在日本旅遊時,導遊總會介紹一些日本的文化風俗跟歷史軌跡,而最愛談的是三大幕府(織田信長、豐成秀吉、德川家康)與文學作家。

日本人愛自殺,全然成就於個性論,內向拘謹的性格是本質。而外在因素的失業、破產、債務、緊張快速的生活節奏、來自社會的種種壓力、呆板單調的生活模式、家庭的負擔、疾病的困擾等,使一些脆弱的人悲觀絕望,走上自殺的道路。即使從武士時代至現代亦息息相關著這樣的悲劇性。

 

就連文學史上也不乏一流作家,如芥川、有島、川端、三島等人也認為人死亡在最美的境界是"自殺"的美學,甚至用自殺來書寫自己人生的最後一章,彷彿剎那芳華瞬間的寂滅使其短暫的繽紛更為絢爛,人的生命亦如是,存在一種追尋自我毀滅、自我升華的傳統。

pepeh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